2020年,一个别样的春节,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阻击战在全国各地打响!当白衣战士们奋勇战斗在疫情一线时,杨裕海名师工作室及启东市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全体成员努力发挥在特定时期的应有担当,也在用自己的智慧坚守职责,默默抗击着。两个团队的成员们,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以实际行动支持防疫战争。他们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排除万难,自我加压,启动“惠民工程”习作微课开发工程,开发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一、二单元的习作微课资源。
一、导师引航助力开发
为有效推进“惠民工程”习作微课开发工程,杨裕海名师工作室随即展开线上会议。工作室兼培育站主持人、启东市和合小学杨裕海校长以《“惠民工程”:我们应有的担当》为题,点击当下背景,强调微课开发的必要性;预先部署工作,推动微课开发的有序进行;提供技术指导,保障习作微课的高质量呈现。成员面对相对陌生的领域,努力克服畏难情绪,跨越技术壁垒。工作室兼培育站导师、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茅萍荷老师则以《“学”得通透 “教”得灵动——统编版习作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为题,指导微课开发组成员结合统编版教材习作编写的特点,注重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关联,实现从说到写的平稳过渡;注重随文练笔与习作的互补,实现由读到写的自然衔接;注重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的均衡,实现读中学写的特定指向;注重表达序列与能力渐进的交融,实现自主表达的明确目标。在非常时期,力求为启东的广大师生,献上一份习作教学的精神厚礼!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冯践知老师给两个团队寄予了微课开发的理念指点:在微课开发过程中,根据习作内容,在选材、立意等方面的指导中,适当渗透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理念,有机融合当前疫情防控的热点话题。让习作指导,走向全人教育,富有时代气息,同时,备课也要注意润物无声,切莫生搬硬套。
二、小组研修智慧共享
以“空中课堂”的形式呈现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课资源并不是简单地将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途径,也不是让学生在线被动观看教师授课。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需要更注重交互与反馈,也需要老师们更为精心、科学的设计。
名师工作室成员、大洋港小学朱宏瑜老师负责录制六年级习作二的课程。她一方面挑起了既定的启东小语人线上微课的分年级审稿职责,一方面又开始了“惠民工程”习作微课的开发征程。
名师工作室成员、陈尚义小学沈冬华老师,早在习作微课开发工程之前,就已经参与到最早一批启东小语人微课开发的队伍中去了。面对本次时间紧、任务重的“惠民工程”习作微课开发,沈老师再一次站了出来,挑起了作为教师应有的担当!
启东市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的成员们,则弘扬着“参与,互动,解决真问题;分享,互助,谋求真发展”的研修文化,在各研修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内围绕“惠民工程”习作微课的教材解读、脚本设计、微课录制,进行着同伴互助,提升个人自学的品质,集结小组共学的智慧。
两个团队的成员们,反复研磨自己的课程,只愿把最好的送给学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当疫情过去,启东学子定能不负众望,拔节成长!
三、后续跟进探寻前方
八节习作微课的开发录制只是杨裕海名师工作室和启东市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教学行径路上的一个站点。两个团队又瞄准了非常时期的教研焦点:围绕“惠民工程”习作微课中的教学应用,开展在线教学实践探索,以《空中课堂链接习作教学:我们的创新之路》为主题,共同探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的习作教学之路。
疫情阻隔距离,微课连接你我;担当体现作为,惠民彰显情怀。杨裕海名师工作室、启东市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的成员们,将以静心的思索、从容的应对、科学的施教,努力实现真正的沟通、有效的指导、智慧的合作,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的行家里手,挑起应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