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墙壁、洁净的地面,很难让人与传统的公厕联想到一起,城河新村52号楼后侧改造后的公厕,让周边居民的“方便之事”更方便了。
对此,在城河建材街门市当营业员的黄芳深有体会。黄芳在建材街工作有些年头了,2019年2月之前,她一直为如厕问题烦恼。她工作的门市到该厕所的距离不过200米,但厕所的脏乱差常常让她“望而却步”。“厕所简陋不说,还又脏又臭,上厕所得捂着鼻子。”黄芳说。
据城河新村居委会主任赵海娟介绍,城河新村52号楼后侧的公共厕所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因年久失修,老化、损坏现象严重。2018年10月,改造提上议事日程,由市创文办牵头城管局、住建局、南城区街道办等部门的相关领导进行实地考察,现场办公制定改造方案。2019年2月1日改造后的公厕投入使用。城河新村98号楼居民黄再明说:“改造前,老百姓怨声载道;改造后周边居民拍手称好,感谢政府为我俚办了一件实事。”
小小公厕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折射出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对外窗口。目前,启东市区由环卫处负责管理的公厕共有64座,其中二类公厕50座,三类公厕14座,64座公厕均为免费制。但由于近年来公厕建设未与新城区建设保持同步,导致城区公厕北多南少,东有西无;且现有公厕大多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标准不高,设施简陋。
2017年以来,启东市全面推行公厕改革,提升公厕环境,在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的同时,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每天,人民公园公厕保洁员张允菊都会把公厕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座改造于去年的公厕,已基本达到二类公厕的标准,做到了制度上墙、专人管护、配证上岗、一人一冲,确保每天5:30~21:30不间断保洁。
据人民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陆亚洲介绍:“人民公园公厕原来比较简陋,经过改造达到了现在的标准,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无障碍设施等设置更加人性化,让市民在方便的同时还享受到了‘星级’服务。”陆亚洲记得,一次一个上厕所的市民进去后又退了出来,原来里面太干净了,他以为走错了地方。
公厕,是一座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从一间小公厕的变化里,看到的是民生大变革——从前,公厕脏乱差,是城市的尴尬;如今,智能公厕更加人性化,成为城市的文明美景。据悉,2017年、2018年两年,启东市共改造市区23座公共厕所,2019年改造10座,新建3座,今年再计划改造10座,6月上旬进入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