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信息港,一起 看启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启东民俗文化进校园”展览活动在紫薇小学举行

2019-06-04 来源:网络

6月3日,由启东市文化馆、启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启东民俗文化进校园”展览活动在紫薇小学亮相了。本次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了启东芦编工艺、吕四渔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动伊始,全体师生分年级有序进场,静静聆听,细细观赏,更好地了解了…

63日,由启东市文化馆、启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启东民俗文化进校园”展览活动在紫薇小学亮相了。

本次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了启东芦编工艺、吕四渔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动伊始,全体师生分年级有序进场,静静聆听,细细观赏,更好地了解了家乡的民俗文化。

在利用芦苇上,善于创造的沙地人可谓将芦苇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芦柴”是沙地先民最早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早期用“芦头”充当房屋的墙,组成“芦笆墙”;用“芦头”编成床,叫“芦笆门床”;用“芦头”推成房屋的门,叫“芦笆门”;用“芦花”编成御寒的鞋叫“芦花靴”,用“芦花”填充的被子称“芦花被”,用“芦头”编成房屋的顶面则叫做“芦编瓦匾”。至今沙地人还把房屋的“径深”用“五芦头”“七芦头”表示。

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吕四渔号,是我国南黄海领域渔民劳动号子,既是一种与传统海洋捕捞作业相匹配、作为传递劳动信息、协调劳动节奏的号令,也是为渔民劳作抒怀、交流情感的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能够完整记录吕四传统海洋捕捞作业全程的音乐史料。

非遗文化,重在传承,更需发展。“民俗文化进校园”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让紫小师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了学生心里。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