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校园杏坛香,悟道研习步履忙。8月26日下午,杨裕海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科研:专业发展之路”主题研修活动在启东市和合小学举行。杨裕海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启东市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全体成员,和合小学、海工小学、和合幼儿园、海工幼儿园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话教育,共研写作,共享盛宴。
聚焦写作:做一个有“问题”的教师
下午两点,和合小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江苏省特级教师、启东市和合小学校长杨裕海主持本次活动。他指出,科研是个大话题,也是各级各类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根“硬骨头”,希望大家在下午的科研研修盛宴中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感,学有所得。
在老师们的翘首盼望中,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实践版编辑部主任杨孝如的专题报告《做一个有“问题”的教师——教育写作的选题与操作》在千呼万唤中闪亮登场。杨主编以教育写作为主线,以生动的案例为佐证,围绕“个题共做与共题个做、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假题假做与真题真做”三个方面,从自己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中选取真实的“论文”样例切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他以“班级里的中等生研究”为话题,指出个题在研究的时候不能泛化,一定要抓住特点来研究;以“五个特级教师的课堂理答研究”为样例,说明研究不能“挖池塘”,而要“挖深井”,要抓住一个“小问题”往深入研究,往深层次研究,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解,形成自己有效的教育策略;以“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为样例,要求对“选题”一定要理解正确,研究分析的方向才会正确,不然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
报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杨主任论述精辟,妙语连珠,让在场的每一个聆听者都深受启发,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将研究的问题转化成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教育写作之路才会越走越顺畅,因为 “我们始于迷惘,终于更高的迷惘”。
指向科研: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接着,杨校长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学习报告的心得,对大家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学习心得共分享。杨校长认为,报告通过“个题共做与共题个做”的比照,给了大家这样的启示——只有选准研究的角度,才能让文章凸显个性之美。“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的比照,给了大家这样的体会——只有发掘研究的深度,才能让文章呈现通透之美;通过“假题假做与真题真做”的比照,给了大家这样的感悟——只有梳理研究的逻辑,才能让文章焕发本真之美。
殷殷期望明方向。杨校长希望大家做一个会思考的教师,当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问题就在不经意间向课题转化,从而踏上课题研究之路。在教育科研的路上,大家既要做一个行者,也要做一个智者,既要实践,也要思考,力争在科研成长之路上且行且思,去聆听属于自己的科研成长的声音。
瞄准目标:做一个有“规划”的教师
活动的第二个议程——杨裕海名师工作室主题研修。杨裕海校长作《敢问路在何方——杨裕海名师工作室年度个人发展规划交流与点评》的报告,内容丰富多彩。
路在何方:专业成长的反躬自问。教师不只是一种工作,更是一项职业,它是教师专业发展与完成个人梦想的平台。杨校长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天之骄子的故事》,两张清晰的表格——人生目标调查表和人生发展调查表,三个理想的境界——经师、能师、人师,让大家反躬自问,分析自己的优势,剖析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目标。
路在脚下:专业成长的美好憧憬。工作室的成员们纷纷上台发言,回望昨天——盘点收获,审视今天——剖析现状,前瞻明天——厘清方向。大家坚信,在特级教师杨裕海校长的带领下,只要自己努力,加上团队助力,就一定能走好专业发展之路,步入专业成长的新天地,
源头活水助成长,蓄势待发启新程。为期半天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教育写作的研究、探索、反思和再实践没有停止,专业成长的定向、践行、检视和再出发也没有停止。杨裕海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们将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在锤炼中规范,在学习中沉淀,在研究中提升,在竞争中成长,做务“本”求“真”小语人,研以“和”致“合”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