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信息港,一起 看启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2019-05-17 来源:启东日报

5月15日,振华重工为上海航道局建造的6500方耙吸式挖泥船“航浚60096009”完成交付,等待出航。 姜雨蒙?? 5月14日下午,南通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泰胜蓝岛)码头一片忙碌,在此完成的国内结构最大的四桩升压站基础装船,

图片新闻20190517001_1.jpg

5月15日,振华重工为上海航道局建造的6500方耙吸式挖泥船“航浚60096009”完成交付,等待出航。

姜雨蒙  

5月14日下午,南通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泰胜蓝岛)码头一片忙碌,在此完成的国内结构最大的四桩升压站基础装船,即将运往广东省阳江西沙扒三峡新能源300MW海上风电项目现场。泰胜蓝岛是上海泰胜风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专业从事海上风电升压站、导管架等高端海洋装备研发、设计、制造的大型重工企业。企业的跨越发展,是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扎实开展“重特大项目落实年”活动,持续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产业集群的整合力、现代园区的承载力,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推进

5月5日上午,在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由江苏华峰超纤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建设的18万平方米厂房正在抓紧建设。目前厂房部分单体已封顶,计划9月份完工,年底前5条生产线设备完成搬迁并调试运行,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应税销售20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重特大项目落实年”活动,建立完善了市领导挂钩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以及重要在谈项目、产业项目“月月评”“双月听”“季度看”、项目会商决策、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要素保障,抓实抓牢项目推进的各个环节,项目招引和建设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6个,其中工业项目25个,服务业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3个;新竣工产业项目25个,其中新竣工工业项目24个,新竣工服务业项目1个;申报转化达产项目21个。

火热的建设现场,忙碌的生产车间,蓬勃的产业平台……东疆大地处处涌动着上项目、抓产业、促发展的热潮。总投资10.3亿元的启东建筑集团现代建筑产业基地项目,目前一期工程所有厂房已竣工,部分设备已进场安装,正在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计划5月试生产;龙湾文旅项目中的龙湾生态园一期已完成,龙湾新天地规划展示馆已对外开放,酒店和商业街正在进行装修及周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总投资10.2亿元的菲博特项目一期工程约2万平方米仓库已开工建设,二期约3.3万平方米车间也已开工建设。

我市强化招商引资不断增强项目建设的源动力,坚持配强招商力量,优化招商路径,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一季度,全市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3场次,新引进签约和注册亿元以上项目11个,其中总投资超10亿元以上项目1个;重点推进在手在谈亿元以上项目1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内资项目40个、外资项目10个。

主导产业集群抢滩

4月26日下午,位于启东经济开发区的托伦斯半导体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外墙修筑。“4号车间已经结构封顶,3号车间预计5月份封顶,其余的车间打桩都已完成,待各类手续办妥后即可开挖。”托伦斯半导体设备启东有限公司负责人祝耀辉介绍,项目预计四季度竣工,之后设备进场安装、调试、试运行,2020年一季度正式投产,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超10亿元。

今年以来,围绕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海工船舶制造基地目标,我市加快推动海工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挺进。海工及重装备产业首季实现应税销售19.4亿元,同比增长10.8%。

近年来,受全球航运业影响,众多中小船舶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面对严峻形势,我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吸引央企、上市企业,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逐步淘汰低端船舶制造等落后产能。截至目前,海工船舶工业园已吸引了中远、中集、振华重工、外高桥海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产业涉及海洋工程装备、特种船舶制造、重大技术装备、海工船舶配套等领域,总投资逾300亿元。

从昔日诞生全国闻名的白加黑、盖天力,到如今吸引全球知名的药明康德落户,近年来,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坚定不移壮大的两大主导产业之一。

落户我市的药明康德(启东)研发中心将建成高标准研发中心及科创中心。未来,我市将成为药明康德上海研发副中心基地,从而更好地为本地乃至全球客户赋能,造福广大病患。目前项目一期厂房改造已完成,设备安装完成调试进入试运行阶段,第一个研发新药已交付客户。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应税销售50至100亿元。

目前,我市集聚了药明康德、拜耳、尚华等一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形成了集研发、孵化、生产、服务和产业化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布局,拥有化学制剂、医药中间体、中成药、保健用药等医药品种26个。

此外,我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深耕行业细分市场,以政府“服务强”助推企业“实力强”,实施“培优扶强突破工程”,深入落实“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实施方案,梯度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发展的领军型企业。目前,亿元以上企业达110家,其中30亿元以上企业6家。

“亩产论英雄”成新逻辑

5月6日,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内物联网科技启东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厂房地面加紧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将年产通信感应天线50亿张,预计今年三季度正式投产。

“企业原先需要80亩的建设用地,我们组织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进行反复论证研究,将建设用地调整为60亩,不但为企业节省了成本,也让园区对土地的使用配置更为高效。”高新区招商局局长张金金介绍。

土地集约化发展是我市坚持发展的重点。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推进落实“百强工业企业”评选、工业存量企业盘活升级考评等活动,持续提升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单位工业建设用地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土地投资强度、产出密度“双提高”。实施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积累技术优势,打造更多单打冠军和行业小巨人。

针对部分企业落户后没有全部开发利用土地,高新区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清理闲置土地,在设立的“窗口期”内,通过限期开发建设、整体回购、部分回购、租赁开发利用等方式,对现有闲置土地进行开发利用。限期开发建设项目,通过签订协议缴纳保证金的方式,约定开工和竣工时间。预计到今年年底,园区80多家企业,共计1300多亩闲置土地将全部完成建设,建成30多万平方米的生产和经营空间。

启东经济开发区在强化招商引资的同时,更加注重“选择”。今年,一家台湾企业拟在启投资建立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基地。经过接洽,却被开发区“婉拒”。原来,启东经济开发区主打新能源、半导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这家台湾企业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符。最终,这个项目被介绍到了其他区镇。类似这种忍痛割爱的事情,在启东经济开发区不断上演,今年以来先后将8家意向企业“介绍”到其他区镇,总投资约20亿元。

各园区加快建设集约化园区,错位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产业鲜明的格局。吕四港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粮油食品生产基地、LNG能源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圆陀角旅游度假区以三水交汇、第一缕阳光等特色,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启隆生态科技产业园积极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围绕东平——海永——启隆三镇协同规划和我市城市总规2035总体要求,加强推进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美丽生态启隆。江海产业园依托苏沪合作园区的优势,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带动,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和布局,吸聚发展要素,重点围绕旅游产业、影视产业等开展对点招商。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