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信息港,一起 看启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大餐“搅热”农民心田

2018-07-25 来源:网络

临江村村民在跳健身舞   郁卫兵 摄   7月17日傍晚6点不到,汇龙镇临江村20组村民陈永敏宅前就已经闹猛起来了,附近90多个村民聚在这里,跳起了欢快的健身操。他们可不是一支“杂牌军”,

  

临江村村民在跳健身舞

  郁卫兵 摄

7月17日傍晚6点不到,汇龙镇临江村20组村民陈永敏宅前就已经闹猛起来了,附近90多个村民聚在这里,跳起了欢快的健身操。他们可不是一支“杂牌军”,有属于自己的名号——阳光健身操队。队长陈永敏是健身操爱好者,他自掏腰包购买了整套音响设备、投影仪、服装,教村民们跳操,在他的带领下,阳光健身操队经常参加村镇各类文体活动,小有名气。

临江村有2875人,分成5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健身舞队。队员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20出头的姑娘。“就像陈永敏这样的健身点,不仅是村民锻炼休闲的地方,也是我们宣讲政策的平台。”临江村党总支书记秦忠说。文体活动能把老百姓聚集起来,宣传党的政策、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村里也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千方百计让老百姓参与到活动中来。

刚开始时临江村里仅有一个健身点,秦忠找到健身舞爱好者陈裕芳,希望她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舞起来”。陈裕芳二话不说,带上小音箱、骑上电瓶车,走村串户教村民跳操,村民参与的热情也随之高涨了起来。一套音响、一架投影仪,让村里的“半边天”都跳上了广场舞。目前,临江村的健身点已扩展到9个。“以前闲下来就是打牌,现在都用来健身排练。平时邻居聚在一起就交流起这个动作怎么做、这句歌词需要注意什么,关系也更加融洽了。”村文艺骨干陈忠琴笑着说。

妇女们“忙”起来了,男人们也没有闲着。村里把象棋爱好者召集起来,组建了象棋协会,目前会员已有60多人。村里共组建了村级合唱团、扇子舞队、腰鼓队、象棋队等13支文体队伍,固定参与的群众人数达400人左右,相当于每两户人家就有一人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村委会还根据“时令”组织两到三次集体活动,如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重阳节的包饺子比赛、农民运动会、夏季乘凉晚会等。今年2月9日,腊月廿四,村里还自办了2018年“村晚”,“村晚”上一个个节目精彩纷呈,无一不是带着浓浓的年味、文化味、乡村味。“小活动成为了黏合剂,真正把村民的心‘黏’在了一起。”村民陆平说。

今年暑假,村里邀请了锡剧演员给小朋友们表演锡剧、沪剧,邀请了书法家来村授课,还邀请社区民警为小朋友上安全知识课,村里的小朋友们结伴都来参加学习。翻开孩子们的练字本,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整齐标准的字体,孩子们都已盼望着书法老师下一次的授课。“只要是城里小朋友能学到的,我们都想办法让村里孩子也能学到。”秦忠笑着说道。

心聚起来了,村民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村里重点扶贫对象、14组的沈克章老人患前列腺癌住院开刀,对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帮老人渡过难关,顾春毫等数十名邻居纷纷为老人捐款,你20元,我50元,短短两天筹集到善款近4000元。看到沈克章家里尚有600斤土豆未出售,眼看就要烂在家里了,邻居龚庙起把老人的遭遇发到微信“朋友圈”。不到半天时间,近50名“微友”给龚庙起发来私信订购老人家的土豆。你10斤,我20斤……前后不到一个小时,600斤土豆被订购一空。老党员浦学祥患病,子女不在身边,2亩的油菜眼看撒落在田里,党员志愿者自发帮助收割油菜。村民陈小元生病住院,家里的2亩辣椒无人采摘。眼看着过了采摘期,辣椒就要蔫掉,刘能勇、袁永珍等20多位村民一齐出动,仅用了2个多小时,就把辣椒一袋袋装好,整整齐齐地放到陈小元家。

品牌文化活动孕育淳朴、文明乡风。临江村里涌现了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文明新风家庭、最美家庭,村里把这些文明新风的典型展示在村公共服务中心公示栏内,通过村里文艺爱好者们的创作,《停不下来的广场舞》、《夸老公》、《夸媳妇》、《老两口拉家常》……这些节目的原型都是村里的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引导群众,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

■采访手记

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没有了文化,乡村振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徒有其表,无法实现永续发展。

临江村根据农村特点,积极培育“村村乐”、“格格乐”、“百姓舞台”、“正能量加油站”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开展了广场舞、农民运动会、纳凉晚会、村晚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充盈了百姓的精神生活,也滋养着民心。最为可喜的是,文化更把互助友爱融入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在“春风化雨”中弘扬真善美。临江村通过文艺创作,以真人、真事、真感情,宣传村里的先进典型,广泛传播正能量,倡导农村传统美德。一种喜乐和美的农村生活新貌,正在逐步形成,把文明乡风“刮”进了广阔田野,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了更多“活水”。

新时代新起点,只有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才能让乡村焕发生机和活力,也使乡村振兴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