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将围绕全市产业创新发展,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在“创新资源、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打造沪苏通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提供创新动能。
一是注重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集聚更加高端的创新资源。聚焦“两主两新两优”产业发展技术短板,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原创技术方面组织实施科研项目,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重点面向上海和长三角等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地区开展科技招商活动,突出招引高精尖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我市重点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集聚,为我市主导产业注入更多创新元素,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二是注重研发和成果转化共融,构建更加专业的创新平台。建设检验检测和技术开发等公益性服务平台,解决企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利用难题。推动与我市产业契合度高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致力在应用研究、集成创新、成果转化上取得突破。建强企业研发机构,加快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三是注重自主与合作协同推进,培育更加活跃的创新主体。构建“科技创新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领军企业”成长梯队,鼓励一批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加强研发投入,升级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一批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提高提升核心竞争力,向规模以上企业升级。实施“百企联百校高质量合作”工程,提升产学研合作成效。
四是注重服务与助推同向发力,营造更加优越的创新环境。积极落实上级科技创新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各项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出台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倍增、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等实施办法。开展精准化服务,做到“一企一清单”“一事一措施”。实施“苏科贷双拓工程”,拓展服务企业和合作机构,同时增设“科创贷”金融产品,切实解决科创型企业的融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