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永阳集镇的启东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全面竣工,即将投入使用。暖阳下,家住惠丰集镇的肢残居民陈先生,摇着轮椅专程前来察看“新家”。“房间像宾馆,环境像公园,称心、称心!”在中心内转了一圈,陈先生将拍下来的视频发到朋友圈,引得一连串点赞。
真情助残,真心帮扶。投资千万元新建的市级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助残“兜底保障工程”的又一个亮点。我市一个个广受社会各界称道、不断造福于广大残疾人的务实助残成果,展示了我市为推进残疾人事业而精心编织的兜底“布袋”愈加厚实牢固。
“没有政府的帮助,儿子疯了,家也毁了啊。”提及市残联全年提供的3000元免费基本药物、1000元住院补贴,家住吕四港镇天汾集镇的彭大爷总是感慨不已,“好得有了这些补贴,儿子一犯病就得到及时治疗,救了儿子,也救了我们这个苦难的家。”2019年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药补护康”项目,提前实现精神残疾人服药分类救助全覆盖。去年,全市免费基本用药惠及319人,获得服药补助及住院补贴1362人。该项目荣获2020年度全省残联系统创新创优项目奖。
实施“兜底保障”,体现“细细格格”。针对残疾儿童,我市出台《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将救助对象年龄从原来的0~14周岁放宽至0~17周岁,基本康复补助标准比2019年提高30%,贫困家庭再提高20%,还对残疾儿童家庭实施每人200元/月的伙食交通等补助;针对肢体残疾人,市残联邀请南通市辅具专业人员下乡“量体裁衣”,制作适配辅具1000多件,实现了这一群体辅具配备的全覆盖和100%的满意率;针对生活困难残疾人,我市完善生活及护理补贴制度,补贴范围目前已扩大至残疾等级为三、四级精神或智力残疾人,重残护理补贴扩大至残疾等级为一、二级听力及言语重度残疾人;针对肢体贫困残疾人面临的出门难,市镇两级采取“一户一方案”,为全市112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地开展技能培训、实施残企对接、支持自主创业、举办文体比赛、评选“自强之星”等,融合于深得人心的助残“兜底保障工程”,我市残疾人事业在造福全市2.5万名残疾人的同时,亦产生了像“中国好人”苏晓琳、江苏省助残先进个人施汉冲、江苏省助残先进集体启东市税务局等一批先进人物、群体和单位,各项综合业绩2020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行列。
(姜斌 樊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