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龙镇临江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全村共有1320户,常住人口2765人,下设25个村民组。近年来,临江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坚持党建引领,广泛收集民意,重大事项集体协商,连续8年实现零上访,真正做到“大事小事都不出村”。
倾心听,社情民意零盲点
“8组有一条泯沟排水不畅,建议村里早日疏通。”“2组少数村民宅前屋后有垃圾,部分绿化带里堆放了秸秆,建议保洁公司尽早清理。”6月8日8点刚过,临江村村委会办公室,各村民组网格员纷纷汇报各自掌握的情况。“每周一上午,我们都要召开‘线索’碰头会。”村党总支书记秦忠所说的“线索”,其实就是网格员搜集到的可能会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性问题。
“要加强社会治理积极协商办事,就必须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事情抓实抓好。”秦忠说到,2012年临江村组建了由网格员、党小组长、村级事务监督员、平安法治志愿者、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群众组成的社情民意信息员队伍。信息员走遍田间地头,认真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社情民意。
6月10日下午,临江村“两委”成员走进网格,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村里每周定期召开社情民意分析会,按照轻重缓急、共性或个性、能办或不能办的,及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真正做到群众有呼必有应。”秦忠说,去年全村累计收集民情信息100多条,解决村民群众生活中的各类诉求90多个。
大家议,重大决策零异议
6月7日,临江村18组污水纳管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抓紧填土修整路面,完成管道铺设的扫尾工作。村民施健见来访,忙不迭地表示,一定要感谢村干部,通过“阳光村务议事会”为他妥善解决了苗木赔偿问题。
污水纳管工程涉及四个村民组,苗木、四青作物赔偿问题的处理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矛盾。村“两委”迅速决定将该议题提交“阳光村务议事会”,与村民面对面协商解决。
面对群众诉求,临江村做到能办的马上办,对一些大事则采取集体协商的办法,确保处置妥当合理无异议。早在2014年,临江村按照村民自治原则,成立了由党员代表、人大代表、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阳光村委议事会”。议事实行公开票决制,将重大事务交给村民群众自己做决定,让村民既知情又领情,在获得尊重的同时做好事、当好家,真正实现由“为民做主、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去年,梅雨季节雨量多,贯穿临江村1~13组的横河排水不畅,部分农田眼看要被淹没。村“两委”将议事会开到横河边,就是否开挖坝埂问题进行协商。议事会成员现场察看后,举手表决一致同意开挖坝埂。村里当天就联系挖掘机进场作业,快速有效地解除了水患。近年来,临江村通过“阳光村务议事会”先后表决通过了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重建泰安镇危桥、新建4座便民桥梁及1座拦污坝等一系列惠民实事,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
一起办,弱势关爱零缺失
6月11日早上,15组村民顾玉兰像往常一样早早出发去保洁公司上班。顾玉兰今年61岁,2018年老伴陈晓平被查出小脑萎缩,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村里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牵线搭桥,帮助顾玉兰找到了一份在保洁公司上班的工作。每月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让顾玉兰心里踏实了许多。
“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如何做好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秦忠说到,近年来,临江村对村里的低保户、重残户、散养五保户、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按照就近原则,发动党员、群众志愿者结对帮扶。14组低保户沈克章开刀住院,弱智妻子患有肺结核,儿子痴呆。村干部、网格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看望,并组织捐款。邻居龚庙起母女俩帮沈克章家分拣土豆后发到网上,结果仅一小时600斤土豆全部卖光。村民顾志江、顾春豪父子闻讯前去助摘豇豆,并帮忙联系销往一单位食堂。2组村民陈小元住院,周围10多位群众帮忙采收辣椒、玉米。15组村民陈小新丧失劳动能力,群众自发帮其种油菜。17组村民包仙灵的父亲患病去世,母亲在其3岁时离家出走,村委会第一时间帮其办理低保,志愿者团队承诺每月资助300元直到其完成学业。在临江村,敬老爱幼、帮弱助残、关爱他人、互帮互助已成风尚。
陈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