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
2011年9月,我市高标准建设的12座农村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全部运行,改写我市垃圾填埋的历史,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
【记者追踪】
10月22日上午,一辆农用车将收集来的垃圾运到南阳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倒入压缩机压缩后,送往天楹环保公司进行焚烧发电。
早在2006年,我市就在南通地区率先实行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在全市建立起“农户收集、镇村清运、集中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机制,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但处置仍采用填埋方式,既占用了宝贵的土地,又易造成二次污染。
从2010年开始,我市制定实施了镇乡生活垃圾中转、运行、处置方案。投入近2000万元,在12个镇乡全部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设备、队伍等方面的投入,各镇乡在每个村按统一标准建起了垃圾收集房,所有中转站到垃圾焚烧厂的垃圾运输及焚烧费用由市财政全额承担。2011年9月,高标准建设的12座农村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全部运行,所收集的垃圾经压缩后,送往天楹环保公司进行焚烧发电,从而彻底改写了我市生活垃圾填埋的历史。
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建成后,能否确保正常运转,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是关键。12座农村垃圾中转站,配备19套垃圾压缩设备、20辆转运车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统一转运,建立起“镇(村)负责收集、市统一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日转运垃圾400多吨。
【相关链接】
农村12座生活垃圾中转站,坚持做到“五个统一”、“一个日报制”,即统一上下班时间、统一工作标准质量、统一岗位管理制度、统一垃圾过磅台账记录、统一卫生检查考核;每天下午下班前,各农村中转站以日报制形式上报当天本站垃圾转运数量。中转站运行至今,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村庄里原先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基本消除,农村的生活垃圾前端处置基本达到了城市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