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市再次被省综治委命名为‘平安县(市、区)’,实现‘平安县(市、区)’的又一个‘三连冠’。”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陈燕飞自豪地告诉记者。
我市的平安创建工作起步较早、工作实、亮点多。2003年,我市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县市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首创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近年来,惯于思变求新的启东人不断升级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构建起“大调解+大服务”、“大调解+大排查”、“大调解+大联动”、“大调解+大普法”的“大调解+”模式。2017年,我市通过“大调解+”工作机制,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10起,防止群体性事件73起1191人次,防止越级上访13件31人次。
“当高科技来敲门,平安又多了一面‘防护墙’。”陈燕飞深有感触地说。201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村镇技防“天网”工程,累计投入超1亿元,按照卡点、巡线、控面的要求,安装视频监控点3200个,实现全市镇村全覆盖。2016年我市通过省“技防城”验收,全面建成“防范技术融合应用、防控时空无缝衔接、防控目标全程追踪、防控区域全网覆盖”的技防城市。2017年,我市在人才公寓、紫薇二村(南区)开展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智能小区试点,为20幢楼、44个单元、952户居民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这意味着,我市正式开启了“刷脸”时代。
大事一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按照“一张网、五统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我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通过“网格+网络”的运行模式,让村(居)每天都在网格中巡查走访,着力提升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发现、矛盾纠纷排查、政策法规宣传等能力,推动我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从1.0版向2.0版转变。“实施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来,各方力量握指成拳,触发联动,真正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100米’。”陈燕飞介绍说。
平安是为老百姓解决的第一需求,是民生之本,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食药环等民生类案件的严打高压态势,有效地压降了刑事案件发案率,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