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 袁圣菊
十九大的召开举世关注,万众瞩目,我们虽然身在会场之外,却都沉浸在十九大浓烈的氛围之中。十九大报告高扬旗帜、把握大势,是一篇重要的纲领性文献,通过收听收看以及后面的学习思考,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结合本职岗位,我将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富民增收为核心,推动农民生活富裕
扶持创业就业促增收。加大农民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农村就业公共服务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引导本地农民向新型经营主体、股东、市民等转变,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大批在外创业“能人”的宝贵资源,鼓励他们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带人才回乡投资兴业,积极开发各类公益性服务项目,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同时,发挥“阳光扶贫”监管系统作用,提高精准扶贫成效。深化接轨上海促增收。加强与上海农产品需求市场对接,通过农产品展示展销和推介会,为我市生态果蔬、特色畜禽、江海河鲜、优质粮油、精制农品等优质农产品进军上海抢抓机遇。发展新型业态促增收。放大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品牌效应,注重文创农旅结合,办好水果小镇梨园赏花和采摘节、江天梦幻灯光节、吕四渔港开捕节、启隆长岛四季梦幻节、合作樱花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做优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动休闲创意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农村产权交易实效,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为资产增值的“大平台”、农民增收的“好帮手”。
二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农业产业兴旺
调优种植结构。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稳粮、减油、扩蔬”的思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生态林果产业。调好农田结构。调强产业结构。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紧密结合,坚持“园区带动、项目带动、龙头带动”,突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四青作物、特色水产、蔬菜园艺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加快中农批物流港、浦东农发集团设施农业、嘉仕有机等项目建设。调高品质结构。提升农业品牌形象,突出地域特色,打造以四青作物、地产三宝、特经特粮、特色蔬菜为主的启东农产品品牌。创建一批地标品牌、公共品牌、商标品牌,提升“三品”产量比重,努力以品牌建设引领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推进农业加速迈向中高端。
三是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打造农村宜居生态
让河更清水更净。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工作体系,加强水环境整治力度。营造氛围,壮大“河长”力量。“一河一策”,加快治理步伐。严格督查,强化考核问责。加强监管,做好河道保洁工作。让天更蓝地更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指导,坚持绿化提质扩面。突出林业建设重点和亮点,继续拓展造林绿化空间,重点推进珍贵树种、“三化”基地、主要道路和河道沿线提档升级工程。加快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建设步伐,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巩固专项整治工作成效,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构建新型农业生态循环体系,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有形与无形环境一起抓、农民“口袋”与“脑袋”一起富,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努力营造文明乡风,建设美丽田园乡村。
十九大报告还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将传承“三农”工作价值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忘初心使命,发扬优良工作作风,努力为启东农业农村振兴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