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启东正康保洁公司的保洁人员来到三条港河,打捞河里的垃圾。“三条港河主要流经惠萍惠安镇和南清河镇,河道边搭建了不少违章建筑,岸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到处都是,河道内还停泊了不少‘僵尸船’。”惠萍镇副镇长吴永华介绍,自去年实施“河长制”后,惠萍镇进行了集中整治,清理违章搭建30多个、“僵尸船”10多只,对岸坡垃圾全面清理,重新恢复了三条港河水清鱼跃的景象。
三条港河的变迁是我市推进“河长制”取得成效的缩影。去年开始,我市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设立各级河长478名,大力推进“河长制”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为启东的水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责任到个人 网络全覆盖
我市河网密布,拥有一、二级河道20条,三级河道57条,四级河道(横河)1879条,五级河道(泯沟)5.6万多条,这一条条河流,在带来水韵灵性和财富的同时,日益严重的污染也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去年6月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动员大会,吹响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号角。按照“生态保护、党政主导、综合整治、强化监督”的基本原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我市建立了市、镇(区)、村三级河长体系。共有县级河长16人,镇(区)级河长209人,村级河长253人。长江和19条一、二级河道的河(段)长由16位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担任,同时每条市级河道安排一个市级部门作为联系部门承担河道河长办职能;三、四、五级河道由462位镇、村干部担任河长,从区域到流域、从大江到泯沟,做到责任网络全覆盖。
“河长”到位了,关键还得问题得到解决。在条条河道有河长的基础上,我市全面推进巡河与问题交办。各级河长或专程、或与其他工作相结合,经常性巡查责任河道,确保每月至少巡河一次。巡河过程中将部署会议和交办会议办在河道边,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限期整改、跟踪落实,“一竿子”抓到底。截至目前,市级河长共进行了4轮问题交办,交办问题857件。
整治再推进 旧貌换新颜
走进海复镇三圩村5组,一条条河道碧波爽清。“三圩村是生猪养殖大村,以前,养殖户将猪粪直接排放到泯沟,不仅河道堵塞,造成恶性水草丛生,还泛着阵阵恶臭,严重影响环境。”陈老伯告诉记者,现在经过有关部门整治畜禽养殖粪污,养殖户都建起了畜粪池,不再直排河道。如今,没有了往日的恶臭味,河道也变干净了,住的环境恢复了昔日的美好。
畜禽粪污直排河道,是全市河道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关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28家,清理关闭非禁养区养殖场241家,规模养殖场完成治理183家。
与此同时,我市还开展岸线治理工程、“阻水设施百日清零”、清理沉船和“僵尸船”等系列活动。去年,我市共整治长江岸线非法码头19家,整治头兴港备用水源地码头4家,拆除河岸违章建筑577处,清理岸坡垃圾772处;清理大型摇网117只,地笼2800只,网簖790只,坝头13处,其他阻水设施127只;清理沉船398只,住家船281只。
机制再创新 实现“河长治”
1月18日上午,合作镇兴隆村妇女主任、村巾帼志愿河长曹锦霞手拿长柄捞网,照例巡查于她所“管辖”的15条泯沟。担任村巾帼志愿河长3个月来,曹锦霞包揽了泯沟的巡查与义务保洁,再未发生过水面环境脏乱差现象。
在全面推行“河长制”过程中,我市不断探索创新,努力用制度实现“河长治”。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江军辉介绍,我市积极探索“以河养河”长效管理新机制,在确保“一河一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采取市场化运作、行政化考核,各地涌现了不少干群齐心共护碧水清流的喜人景象。
河道水质变好后,不少三、四级河道和沟塘被一些承包商看中,在水面种植水芹、空心菜等经济作物,水下养鱼净化水质。在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的同时,又维护了百姓的水体养殖利益,增加百姓收益,一举多得。
陈晓菊 黄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