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信息港,一起 看启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万安村有一个“幸福车间”

2021-07-07 来源:启东日报

7月5日,在北新镇万安村村委会,一个名为“幸福车间”的大厅内围坐着几桌正在做手工的村民。他们一边不停地忙活,一边相互间聊上两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他们是一群残疾人,所在的这个馨园残疾人之家,是万安村为他们打造的专属“温馨家园

7月5日,在北新镇万安村村委会,一个名为“幸福车间”的大厅内围坐着几桌正在做手工的村民。他们一边不停地忙活,一边相互间聊上两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他们是一群残疾人,所在的这个馨园残疾人之家,是万安村为他们打造的专属“温馨家园”。

从小家到大家

2005年,还是万安村村委会委员的袁永香负责村里的农业和民政工作,经常接触村里的低保户、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无奈与迫切希望得到帮助的期盼。每次面对他们,袁永香总感到有些心酸,她想做些什么,帮助他们脱离困境。

2018年,市残联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借此契机,时任村党总支书记的袁永香积极主动与市残联沟通,创办一个残疾人之家。在市残联和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9年4月,万安村馨园残疾人之家正式成立。

让内心孤独的残疾人过上集体生活,缓解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袁永香对创办的残疾人之家满怀期待,可创办之初却只有寥寥数人愿意加入,大家还不敢相信这个村里的“家”能带给他们什么。

经过不断完善,这个温馨的家园逐渐成型:每年年初为成员买意外保险,聘请医院专家每半年做一次健康体检,时不时举办文艺活动,根据需要分发生活用品……越来越多的人切实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进驻的从创办之初的7、8人到如今已有20多人。

从“扶贫”到“幸福”

这个“家”虽不大,设备却很齐全,有健身室、图书租借室、心理咨询室、康复训练室、阅览室等功能区,方便村里的残疾人来这里活动。袁永香还专门设置了一间食堂,请人来煮饭烧菜,每天三菜一汤,荤素搭配,保证大家中午都能吃上干净、营养、热气腾腾的饭菜。

然而,这样一个多功能活动场所并不是袁永香打造残疾人之家的初衷,她要为这个“家”注入脱贫致富的功能,“扶贫车间”就这样建立了起来。

“扶贫车间”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每个前来工作的残疾人月收入从200多元增加到600多元,并且还有政府每天十多元的补贴。“今年年初‘扶贫车间’改了名字,因为大家都脱贫了,所以现在叫‘幸福车间’,因为大家在这里都有幸福感。” 袁永香发自内心地笑了,眼里满是欣慰。

“幸福车间”流淌着幸福因子,每个成员的满足感溢于言表。“进入这个幸福的大家庭,我的收入比之前增加了,还能吃上三菜一汤免费午餐,太感谢党对我们的照顾。”患有腿疾的赵金心有着一双巧手,会修理小家电,他要靠双手养活自己、回报社会,“到这里来找我修理电器,我分文不收,要把这里的幸福和温暖传递出去。”

残疾人之家给了万安村残疾人一片新天地,在这里他们被尊重、被需要,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和温暖,很多人的心态发生了积极转变。施素芹腿部残疾、家庭不幸,她以前总觉得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所以对他人总是抱有敌意。来到这个大家庭后,经医生心理疏导、大家伙日常交流,她变得开朗多了,也乐于与人交流。

为了让“幸福车间”长远发展,袁永香的脑海中时不时地浮现出新的想法:“我想与浙江义乌残联合作,希望他们能介绍给我们适合残疾人做的手工产品。我们村不仅有残疾人,还有很多老年人、家庭妇女,我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手工加工项目,让所有人都能有活干,有收入。”

从个体到家庭

万安村有2300多人,残疾人有68名,占比3%。残疾人之家目前接收了20多名残疾人,还有一些因高龄、智残等各种原因无法加入。

袁永香知道,很多残疾人家庭压力比较大,往往负面消极情绪较多,大大拉低了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她决定将关爱从村里的残疾人之家延伸到他们自己的家庭。今年6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袁永香决定将此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实践,挑选了村里最需要帮助的20户做为试点,由10名志愿者提供入户志愿服务。“前期先总结经验,等成熟后我们再覆盖到所有残疾户。”袁永香说。

“他在跟我们说谢谢。”网格员志愿者王菊笑着说,她服务的对象是一对聋哑兄弟,上门几次后,相互间有了默契,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沟通方式。

刚来聋哑兄弟俩家时,屋里乱得不成样,连吃过的饭碗也都堆在灶台上没有清洗。每次上门,王菊和其他志愿者都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一边干活一边耐心地教他们做家务。平时兄弟俩有什么需要,也会打视频电话给王菊,用双手进行比划。慢慢地,他们懂得了志愿者的辛苦,开始自己动手收拾屋子,还向志愿者表示感谢。对从来都只活在无声世界的兄弟俩,志愿者的到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阳光。

目前,万安村有11名党员志愿者、15名村民代表志愿者和5名网格员志愿者,共31名志愿者对68家残疾户实施一对一帮扶。

“我们要扩大幸福车间规模,不只对残疾人,还要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也吸纳进来,还要加大对关爱残疾人家庭的覆盖,让残疾人家属同样被关爱被鼓励。”袁永香对此充满期待,坚信通过残疾人之家,村里这3%人的残缺将被100%填补。

(施盛夏 袁竞 姜雨蒙徐嘉晨 方子文)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