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施汉冲,近海镇海界村村民,热心公益事业、热衷志愿服务的“中国好人”。
【人物故事】
1月20日一早,施汉冲所在的公益组织又一次来到吕四港镇锡康村,看望村里的失独家庭和残疾儿童。与其他爱心组织不同,这些爱心人士或拄着拐杖,或摇着残疾车,“我们的身体是有些缺陷,但我们也有能力帮助别人。”近海镇“残助残”——“微残”助“重残”活动的发起人施汉冲说。
施汉冲身高不足一米五,左耳失聪,早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启东农校,但因人矮耳聋,走出校门后他处处碰壁。但他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振奋精神,创办起家庭养殖场,成为我市残疾人创业的典型。勤劳致富后,施汉冲总想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便开始义务为左邻右舍磨刀修拉链,慢慢地他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受惠的乡邻也越来越多。
2012年起,施汉冲每年春节都会走进全市每家中心敬老院,为老人们义务修理拉链、磨剪刀等。“最忙的时候,我年初一都会出门。”施汉冲说,“春节里没什么事忙,为老人服务时间比较充足,不光是修拉链,只要是老人有需要,而我又能办到的,我就会去做。”时间久了,施汉冲的老伴、小孙女也会跟着他来到敬老院,一起看望这里的老人。
2016年,施汉冲牵头成立了“近海手艺人”志愿服务队,把近海镇的一群磨刀匠、剃头匠、乡村医生、小家电维修能手、自行车修理能手等能工巧匠召集在一起,定期在镇域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海手艺人”队伍不断壮大,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大伙都说是靠着施汉冲的执着才聚在了一起,不管是何种身份,都在爱的路上默默前行,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为了服务更多的人,前年,施汉冲自掏腰包购置了磨刀砂轮机、粉碎机、玉米脱粒机和微耕机等设备,义务为村民磨刀,帮养鸡户粉碎玉米,帮助老人耕地。“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对于施汉冲来说,他确实做到了。27年来,他跑遍了全市所有中心敬老院,为群众义务维修拉链、打磨剪刀上万件。有时候,邻里乡亲硬要把钱塞给他,施汉冲就把钱放在特制的小木箱里,定时捐给市慈善基金会和红十字会。“我受到过政府和社会的关爱,所以我也想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文明‘大合唱’。”施汉冲笑着说。
(陈艺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