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信息港,一起 看启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南阳镇成功创建全国卫生镇

2020-12-30 来源:启东日报

近年来,南阳镇紧紧围绕全国卫生镇创建目标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通过开展卫生评比、拆除违章建筑、加强水系管理、优化镇域环境等有力举措,全力推进美丽镇区建设。 比争赶超 面貌一新 不久前,启兴村村民李建新终

近年来,南阳镇紧紧围绕全国卫生镇创建目标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通过开展卫生评比、拆除违章建筑、加强水系管理、优化镇域环境等有力举措,全力推进美丽镇区建设。

比争赶超 面貌一新

不久前,启兴村村民李建新终于摘掉了家中的“落后旗”,可把他高兴坏了。去年7月,启兴村在全村组织开展“清洁文明户”评比活动,家庭卫生环境整洁的农户将获得村里颁发的“文明清洁户”牌匾,排名倒数的则被挂上落后旗。因没有及时打扫卫生,李建新家宅前屋后环境脏乱差,杂物随意堆放,在检查评比中失了不少分。

落后旗一挂上,李建新的脸上就挂不住了。从那以后,李建新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还在宅边种植了绿化。走进他家时,他正在给院子里的花草浇水。宅前屋后忙完后,顺带还要清扫一下门前的农路。“手脚麻利点,半个小时就打扫完了,任谁来也挑不出毛病,保证干净整洁!”李建新挥动着手中的扫把自信地说。

启兴村常住人口4800多人,以老年人居多。以往,村民自治意识不强,尤其是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村民自觉参与度不高,家禽随意放养、垃圾乱堆乱倒等现象较为严重。

为此,启兴村组建了以老党员、网格长、村民代表为主要成员的“农户卫生评比团”,开展“文明清洁”评比活动,对每家每户的卫生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评分。“卫生搞得好的农户会给予相应奖励,脏乱差的则予以公开并督促整改。”启兴村党总支书记张飞说,“村里原先的环境卫生主要靠保洁员清理,自从开展评比活动后,村民对各自宅院周边卫生状况都特别在意,生怕被扣分。”

在启兴村的村务公开栏里,一张张卫生评比成绩单醒目地张贴在橱窗里。这些成绩单的背后,有“邋遢户”向清洁户的转变,也有清洁户带动周边邻居净化美化环境的生动实践。

拆违扫障 景美心静

碧水映蓝天,绿树掩红花;小路宽又净,庭院美如画……来到聚阳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诗画般的图景。

聚阳河长约2500米,贯穿整个村落。近年来,沿河建起了不少违法建设,河道水质也受到污染。久而久之,聚阳村沦为环境脏乱差的“邋遢村”。

“以前,你随意搭个棚,我顺势建个屋,大家都不以为然。现在我们想通了:违法建设既不合法,又存在安全隐患,还影响环境卫生,万万要不得。”在村干部的耐心劝导下,家住聚阳河沿线的村民陈士高主动拆除了自家的违法建设。

聚阳村仅用1个月时间,通过发动农户自行拆除和组织力量集中拆除,涉及100户农户的违法建设被全部拆除,其中村民自行拆除比例约占70%,清理河道建筑垃圾17处,封堵污水直排口10处,取缔家禽圈养15处。

如今,聚阳河水质明显改善,岸边还修建了景观带。“聚阳河治理是村庄环境提升的一个契机,我们以一条河为出发点,努力带动整村人居环境改善。”聚阳村党总支书记陈娟说。

利用这些拆违后多出来的空间,聚阳村根据村民需求,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提升工程。原先狭窄的村庄道路加宽了,私家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约2500米的岸线空地上种上了绿植,打造成休闲景观带;剩余空地则围起栅栏,变身“美丽菜园”,既满足了村民自给自足的需求,又美化了村庄环境。“吃过晚饭,我和家人常去聚阳河边走一走,既锻炼了身体,又舒畅了心情。”村民顾瑞英满意地说。

建章立制 清水长流

走进元祥村,河面碧波荡漾,岸柳低垂,健身步道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悠闲散步。

“河边有一堆砖瓦,请尽快派人来处理!”前不久,第四网格网格长陈美在巡河中发现了问题,赶紧拍照、记录,工作人员调取监控,锁定偷倒垃圾人员,责令马上进行清理。乱倒垃圾、非法使用地笼捕鱼……作为河长,在平时的巡河中,陈美发现了不少问题。

农村沟河要治更要管。元祥村党总支书记政辉介绍,全村共有273条泯沟、4条村级横河,村里建立了“河长+河道保洁员”管护机制,定期巡河,打通沟河管护“最后一公里”。

随着河长制的推行,元祥村采取了封堵排污口等一系列举措,确保沟河清水长流。从过去“伤痕累累”到如今水清河畅,元祥村连续2年水面水质优良率为100%。

元祥村沟河众多,仅靠人力巡护,难免存在监管盲区。去年以来,元祥村在镇级平台的基础上,建成“河长制微信工作交流群”。“1组泯沟里有白色垃圾,请派人清除……”河长用手机拍下现场画面,上传到微信工作群。接到打捞任务的保洁员刘新龙手持竹竿,立在船头,及时开展河道保洁工作,“每天清理一次,打捞从上游漂来的垃圾、杂草。”

据政辉介绍,元祥村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涌现出一大批民间河长和志愿者。基层河长、社会志愿者等已成为守护沟河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强化沟河管理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欣美)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