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兴,通天下。
吕四港,北临黄海,南靠长江,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建港条件。相传,吕洞宾曾四度驾鹤来此,故得名“吕四”。在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贤士名人在这里开疆拓土、筑堤挡浪、绘就蓝图。
2018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南通时明确要求,“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好通州湾港口,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2019年5月30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日本东京“以水为媒”推介江苏时,“三个关键词”中特别提到:南通是江苏未来的新增长极,这里正在打造江苏新的出海口。
今年初,南通市委、市政府明确以吕四港为起步港区、通州湾为主体港区,谋划推进江苏新出海口建设。如今,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等多重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东风,吕四港正朝着江苏出海新通道、上海北翼新型海港城市的目标破浪前行。
高起点规划 蓝图越绘越美
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邀请荷兰水利专家特莱克父子在吕四筑堤挡浪,垦荒植棉、兴办实业。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吕四港者,将夹于扬子江北端处,建立渔港也。”
199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视察吕四港为启东题词“腾飞”。“如果把上海比作纽约,那么和上海远东国际大港相呼应,应在长江北翼建设一个类似美国波斯顿的港口——吕四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2017年3月,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调研吕四港时,要求吕四港做好跨江融合、接轨上海的大文章。2018年5月,娄勤俭书记深入吕四港现场,调研开发开放情况,指示吕四港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打造江海联动发展新引擎。
多年来,为圆东方大港梦想,启东历届领导百折不挠,积极向上汇报、沟通、争取。所有在外启东人积极奔走,不遗余力。启东历届领导和启东人民在真诚与执着中磨炼起来的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和毅力,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了上至中央首长下至行业主管部门的方方面面领导。
上世纪五十年代,江苏省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吕四港的开发建设,建立了吕四港建港委员会。1989年“南通市开发吕四港办公室”成立,同年10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吕四港作为二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大唐吕四港电厂码头的开工建设拉开了吕四港口建设的序幕。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启东港国家一类口岸开放。
港口开发,规划先行。早在2007年,我市便着手吕四港区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并于2008年9月正式向国家交通运输部报批。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论证、修改和调整。2007年,《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正式颁布实施,为吕四港开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0年2月11日,《南通港吕四港区总体规划》获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昔日略显寂静的吕四渔港,由此踏上了华丽转身的征程,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多年来,我市先后委托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规划科研机构,对吕四港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编制完成了《南通港吕四港区总体规划》《吕四渔港经济区总体规划》《南通港吕四港区吕四作业区环抱式港池控制性规划》等沿海发展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不断完善以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形成了“世界级”开发建设规划。
今年初,南通市委提出以“大通州湾”思维谋划推进新出海口建设,明确把吕四港作为起步港区。我市充分研究港区规划、港口功能、基础建设、产业定位、项目招引等系列问题,高点定位、系统谋划、精心打造,全力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东方大港的蓝图越绘越美。
实践证明,只有落好规划这枚子,才能下好港口开发整盘棋。多年来,启东对吕四港的高起点规划,无疑是推进吕四港开发先人一步的点睛之作,绘就了吕四港开发新蓝图。
高标准建设 “身板”越来越硬
走马吕四大港,阳光灿烂,海风习习。汽车载着我们沿着围堤一路飞驰,前往环抱式港池。“早几年,这条路能颠到你骨头散架。”这条路,驾驶员最有发言权,“现在路修好了,车程也短了。”临海而不知海、面海而难亲海,曾经的尴尬阻断了向海而兴的梦想。
闲聊之间,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沿着吕四港环抱式港池围堤工程向北眺望,一眼望不到边,景象蔚为壮观。为把吕四港早日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东方大港”,1993年我市成立了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2003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8年更名扩区为江苏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2009年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与吕四港镇实行“区镇合一”,快马加鞭推进港口建设。
海洋经济,港口是龙头。为有效开发利用吕四港突出的港口发展区位优势、丰富的滩涂土地资源、良好的岸线资源和日臻完善的集疏运条件,我市突破传统的“宽边滩、长栈桥”港口开发模式对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制约,促进港口建设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经过大量研究规划论证,提出了在吕四边滩建设大型环抱式港池的开发设想。
根据这一大胆的设想和科学的规划施工,环抱式港池在短期内演绎了沧海变桑田的神话。吕四港经济开发区2012年在大洋港以东至大唐电厂西侧浅滩区域,整体通过滩涂围垦、开挖,建设环抱式港池项目,港池总体呈翼形布置,并设置防沙堤,通过6公里支航道与规划的10万吨级深水航道相连。2018年工程完工,形成土地约3.3万亩,深水岸线22公里,可建5~10万吨等级的深水泊位60多个,目前,作为江苏新出海口起步港区,正在全力建设完善多式联运体系。
站在环抱式港池向西眺望,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最大人工渔港——吕四国家级中心渔港跃入眼帘。2009年匡围建设,2011年工程完工,形成渔港岸线约7663米,2013年10月基本具备渔船靠泊、装卸、补给功能,可停泊渔船约2300艘,年鱼货卸港量可达30万吨,2019年渔业交易额为45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布局最合理、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人工渔港,目前正在对加油、制冰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
深水航道是港口的腾飞之翼。作为南通沿海第一条人工深水航道,吕四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总长约53400米,根据交通运输部要求,航道按二个阶段建设,一期工程先按5万吨级建设,该阶段工程已于2015年12月15日通过交工验收;第二阶段工程达到满足10万吨级散货船单向乘潮通航的要求,该阶段工程已于2019年3月6日通过了交工验收。为了保证航道的正常通航,目前正在进行航道的日常维护疏浚。
港口是沿海城市最大的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引擎。目前,以上海港为中心,一小时范围内,南有洋山港、北有吕四港,“一体两翼”格局呼之欲出,必将为南通“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高质量融合 前景越来越广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指出“推进南通港通州湾港区航道、码头等建设,努力实现长三角港航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江苏省委明确提出要把通州湾打造成为江苏新出海口,更好地服务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南通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的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吕四港被赋予“起步港区”重任。
国家战略、江苏期待、南通梦想,以更大视野建设吕四港,势在必行、重任在肩。吕四港抓住“风口”,按下作业区起步工程建设加速键,以“起步即冲刺”的战斗姿态,紧扣时点,全力推进“2+2”码头、港池航道、内河转运码头、洋吕铁路、疏港公路、港区道路六大工程,确保实现“一年建设、两年开港、三年成规模”目标,全力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吕四港放大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依托航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交通优势,依靠不可多得的宝贵岸线优势、独具的土地稀缺资源,奠定了承载产业的基础。园区大唐吕四港电厂保障供电供热,广汇能源提供天然气供应,胜科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园区循环经济特色鲜明。全面放大资源优势,全力推进要素优化配置,全新形成产业分工协作布局,这些无不体现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是资源在不同区域板块,分工协作,有机配置,形成一个整体合力的过程。吕四港未来的发展不仅要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更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沈捷表示,长三角区域港口必然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形成战略联盟,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群,港口专业化分工和功能定位分工将更加明确。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将进一步放大吕四港临港产业基地的优势以及现代物流业建设的后发优势。
责任与使命共担,光荣与梦想同行。吕四港正建设成为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上海北翼临港产业基地;以粮、棉、油、糖、冷链为主的上海北翼重要的港口物流中心和汽车及零配件的物流基地;以“滨海特色、工具名城、文化古镇”为主导,文旅产业较为鲜明、港口经济较为发达、集疏运体系较为完善,集生活配套、生产服务、生态宜居为一体的上海北翼新型海港城市。
“向海,向未来!”在吕四港,这句话总萦绕在耳边。在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叠加的时代风口上,吕四港人以“海进江、江出海”双向集散优势,深度参与江苏新出海口建设,全力打造江海联运枢纽的重要节点,大港的宏伟画卷正徐徐铺开。
向海而兴,勇敢跨越,吕四港正在书写更加绚丽的蓝色华章。
钱爱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