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傅首尔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小时候为了见妈妈一面,喝洗洁精的经历。她说,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冷脸冷眼、轻视责骂,以及无限的期待与要求中度过,没有感受过温情,也不知道被人抱在怀里没事儿亲一口是什么感觉。长大后的她,和学霸谈过恋爱,和才子谈过恋爱,和摇滚青年谈过恋爱,但都无疾而终。“我很难喜欢谁,即使喜欢了也喜欢被补偿,更别提忘我地爱谁。”被伤害过的她,心里总有一个受伤哭泣的小孩,宁愿假装坚强,也不愿意展露自己脆弱的地方。
经常莫名感到心累、有深深的无力感,是现代成年人的通病。不管怎么努力,好像总是卡在某个地方,得不到升职加薪;每段感情好像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不安、争吵、冷战;你想向前,它要向后;你想挑战自己,它要畏惧退缩;你想心平气和,它要哭闹崩溃。其实,这些内心的纠结、挣扎都是你内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学称它为:内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爱。
不管在童年,还是成年后,当它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它就会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让你思维不清晰,容易情绪化。当你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当别人跟你意见不同时,当事与愿违时......让你愤怒、悲伤、恐慌,甚至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等身心疾病;把你在童年时缺失的那份爱,以叛逆、冷漠、抗拒沟通等形式加倍得“偿还”给你的父母;让你缺乏安全感,爱得小心翼翼,害怕失去,经常用作、讨好来换取伴侣的关心;让你在工作中没自信,总害怕做错事,不敢拒绝,影响你的判断和决策,在关键时刻“拖你后腿”;时间久了,它会将情绪化、脆弱敏感、拖延、自卑等注入进你的性格,同时,在你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得“遗传”给你的孩子……而且,我们越是无视它,越是压抑它,内在小孩会更沮丧和抗争,仿佛一个死循环,让你丧失好的性格、好的关系、好的生活。
因为,内在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情绪得不到释放、价值观得不到肯定,她就会一直蹲在那里哭泣,停止成长。内在小孩就如同我们人生木桶的最短板。它不长大,我们再努力也无法成长。所以荣格说:“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只有内在小孩被看见、被疗愈,并且与我们一同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的内心才会真正成长,真正感到快乐。
在自我疗愈的路上,我们总说要“与原生家庭和解”、“接纳残酷的世界”、“拥抱不完美的自己”……但表面的和解与接纳,更多是缘木求鱼,隔靴搔痒。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即使内心一锅沸水,表面也要故作镇定。而我已经不会了。以前,我很容易崩溃,感情冷淡、孩子哭闹……工作家庭一地鸡毛,平静下来后又不得不在废墟上一次次重建。现在,我终于为自己搭好了牢固的地基,足以应对生活中的狂风暴雨。我每周返回一次童年,去照看一下那个哭泣的、孤独的小女孩,给她足够的支持、关注和爱。而今她终于长大了,强大到足以成为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能给女儿最好的礼物,就是把我这个原件改好。当我学会爱自己,自然而然地,我就能把这份爱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我的孩子,而不需要刻意努力或模仿他人。你的内在小孩也正在等着你,她在等你抱抱她,跟她说:“我在,别怕~”但这个过程是深度且漫长的,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带领才可以抵达内心深处,看见并疗愈内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