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通衢
潘杨 摄
初冬时节,从市区沿着336省道一路向东,柏油道路笔直宽敞、绿树层叠,厂房林立、新房成片……很快,洁美惠萍映入我们眼帘。
10月底,惠萍镇创建国家卫生镇顺利通过技术评估考核,省爱卫办已按程序向全国爱卫办推荐申报。“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王晓斌书记关于打好治污攻坚战,‘领跑各镇、全市前列’的要求,加大力度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当好启东接轨上海的窗口。”惠萍镇党委书记黄健这样开宗明义。
“连沪、沿江、近郊”,是惠萍镇独有的地理优势。近年来,惠萍镇党委、政府秉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的发展理念,全面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魅力东郊、实力惠萍”呼之欲出。
11月10日上午,随着挖掘机的作业,几声闷响后,位于鸿西村34组的姚安康养猪场被夷为平地。77岁的姚安康是鸿西村34组村民,自家的养猪场已经存在了近20个年头。
年初,惠萍镇对全镇范围内的所有养殖场所进行排查,对不符要求的进行整治清理,姚安康的养殖场赫然在列。10月底,惠萍镇的畜禽养殖业专项整治进入高潮阶段,11月初,镇村干部分组插片,进行再宣传再发动,限期整改拆除。
姚安康坐不住了,这些年养猪赚钱,心里却一直很不安,因为把河道和环境污染了。畜禽养殖乱象,政府早晚要下决心治理。“现在电视里天天播放环境污染整治,政府花大力气为我们改善环境,我们不配合不行啊。”姚安康打定了主意——主动拆除养猪场。
同组的养殖户陈小飞和崔华杰与姚安康的养猪场相连,铁定自拆的姚安康并不“满足”,同时召来两个“猪倌”,“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一起主动拆除。”在姚安康的带领下,三人一起来到村委会要求拆除养猪场。眼看着他们三个的养猪场拆除了,村里的其他几个养殖户也纷纷在意向书上签了字。养猪场终于拆除了,周边群众乐开了花。再也不用忍受难闻的臭味了!
重拳治污减排,推动清洁生产。11月下旬,惠萍镇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进入尾声,摸排出的163家不符要求、需要清拆的畜禽养殖场,已有129家承诺拆除,90家签订了拆除协议,86家或已清棚或已拆除。
这段时间,经过336省道时,不少人惊讶地发现,新老336省道交界区的三角地块已经一改往日的“容颜”,杂乱无章的废品收购站和砂石堆场不见了,平整后的土地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不久,这里将建一个小公园,市财政准备投资1500万元,对这里实施绿化提档工程。”惠萍镇副镇长黄海彬介绍说。
因为地处城郊,由于历史原因,惠萍镇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废品收购点,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日常生活。城市“东大门”不容毁容。年初,惠萍镇开始下大力气整治“散乱污”企业,先后排查出需要重点整治的违建对象和企业141家。4月初,对排查出的违建对象和“散乱污”企业发出了限期拆除通知书。位于惠和集镇东首、新老336省道交界处三角区域的22家、近50亩“散乱污”违建场所属于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城管中队上门逐一摸排,排定每个“散乱污”违建场所的整改关闭时间。
听说政府要将三角区修建成小公园,原先将地租给“散乱污”企业的农户纷纷将地要了回来。虽然“租给‘散乱污’企业一亩有2000多元,租给政府只有1000多元,但是政府为我俚办实事,我们必须要支持。”村民顾学冲笑着说。
污染源头整治了,可被整治的人少了谋生的行当,怎么办?黄海彬回答说,我们没有“一门推出”,而是疏堵结合,想方设法帮助引导企业转型发展。
家住惠萍镇惠安村9组的俞李刚,原先在三角区经营砂石堆场,9月初堆场被铲平后,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俞李刚回到村里承包土地搞起了水稻规模种植,转行成了“新农民”,俞李刚乐在其中。“镇上帮我流转了280亩土地,为了种好这280亩土地,我还特地拜了种田师傅。”
截至目前,全镇108家废品收购点已全部关闭清理,3家违规生产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26家砂石堆场全部清理完成。
曾经参差不齐的违章建筑、占道落地广告牌、超门窗经营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宽敞的马路、大片的绿化令人心情愉悦,整治“洗礼”后的惠和集镇越来越美。
跟不少老集镇一样,惠和集镇街道狭窄,周边沿街商户林立,沿街彩钢房已占道经营多年,环境脏乱,道路拥挤。今年4月,惠萍镇对惠和集镇操起了综合整治的“快刀”。
11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惠和集镇,沿线路面不仅清爽整洁,两边树木郁郁葱葱,沿线的垃圾桶几乎一尘不染,垃圾桶周围还架起了围栏。“这两年,我们镇上的居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镇区环境的变化,街道越来越赞了。”临街住户范玉英笑着告诉我们。
在今年的集镇环境整治中,范玉英经营的粮油店外,违章搭建的遮雨棚占据了人行道。镇上多次上门宣传动员,发放限期拆除通知书,范玉英“拎得很清”,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还未等镇上工作人员上门,范玉英就主动将遮雨棚拆除了。“政府为我们的违章买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和范玉英一样,惠和集镇90%以上的违建户在限期内进行了自行拆除。这个举动着实让镇村干部欣喜不已,老集镇出新整治,群众是真心欢迎支持的。
生态环境变美了,与之而来的是经济发展、村庄文明、社会和谐……惠泽街心公园、鸿西村居民安置小区、毛套河景观改造工程,一个个惠民实事项目给惠萍镇涂上了靓丽的色彩。“生态环境整治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将凝聚力量,持续发力,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全力扮靓城市东大门。”黄健坚定地表示。
■采访手记
整治出新必须实打实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惠萍镇陆家桥头的过街横幅即将换上新的标语:国家卫生镇惠萍镇欢迎你。这无疑是全镇上下打胜打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的坚定底气。的确如此,和美的环境,就是城市文明的底色。相信接过国家卫生镇这块牌子后,镇村干部肩上在添了一份荣誉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盘点惠萍镇全域环境整治行动,我们觉得,乡镇发展将因此站上更高的层面,从基础设施到社会意识的先手准备,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需求。凡违必拆、违建清零,逢乱必治、不留死角,建管并重、提升品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都若这般,乡村生态振兴这篇大文章就能写实写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