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蒙 摄
10月31日9点多,海复镇安东村党总支书记葛祥辉的手机“滴滴”响了两声,屏幕上显示:“谢谢葛书记的帮忙!”这条微信是“安东精英678”微信群成员陈新飞发来的。
陈新飞长期在上海做生意,他80多岁的老母亲不习惯上海的生活而独自在家。当天早上,老人发现自家的自来水管坏了,着急之下打电话给儿子。而陈新飞又一时想不起来怎么报修,就试着在“安东精英678”微信群发出求助。葛祥辉看到后,立即为其联系了镇自来水管理站。半个多小时,管理站的维修工就帮老人修好了水管。
“安东精英678”微信群于2015年8月建立,成员包括村里的党员代表、村干部、在外成功人士、爱心人士等。“起初,群里只有52人,现在已经发展到166人,成员年纪最大的80多岁,最年轻的是00后。”葛祥辉说,村里无论哪家有了困难,“安东精英678”团队都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资助患白血病女孩,为重伤人员盛兴、王菊香捐款,逢年过节节慰问老人、贫困户……“安东精英678”日渐成为一个正能量的“发散地”,村民的精神风貌在其潜移默化下发生着变化,为鸡毛蒜皮的事争吵的少了,三言两语不和拳脚相向的没了。“另外,不管大小事情,村两委都会在微信群里发布,听取民情民意,征求、梳理意见,再商议决策,部署工作。”葛祥辉说,“微信群建立后,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有效解决,我们村里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矛盾纠纷了!”
无独有偶。当天11点半,庙基村20组的倪伯苍送走前来寻求调解的朱官平兄弟俩后,在“民情日记”上写下了“调解成功”4个字。这本“民情日记”上面记录了每次村民间闹矛盾的原委,以及调解的问题症结等。倪伯苍是庙基村第一网格的联络员,他从2008年开始担任村里的义务调解员。每天,他都会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上一天的走访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矛盾纠纷等。10年时间,倪伯苍记满了9本大大小小、厚薄不一的“民情日记”。翻开这些笔记,可以清晰地看到庙基村的发展脉络、人情风貌。今年上半年,南通市信访工作现场会在倪伯苍所在的网格召开,倪伯苍的“三心与三干”工作法受到推介。
近年来,海复镇实行网格化社会管理,将全镇划分成108个网格,将社会管理的部分职能延伸到村、组,负责这些网格的108名网格员被群众戏称为“一百零八将”,倪伯苍就是其中一“将”。这些年,这些网格把村里的矛盾都“网”在了基层,并且第一时间把矛盾理顺、化解,基本实现了“大事不出村居,小事不出网格”。今年,海复镇又将全镇网格调优为76个,并由村干部包网格,村党总支书记为总网格长,所有村干部担任网格长,网格员也改称为网格联络员、网格信息员,配备全要素网格通手机,为网格化管理“加速”。
说到海复镇的社会治理创新,不得不提到桃洪村的社区协商议事会。在桃洪村公共服务中心大会议室的墙上挂着6块宣传画,清楚地记着社区协商的六步法——集、定、议、动、督、评,即收集问题、拟定议题、多方商议、执行决议、监督执行和评议效果六步。村里有什么大事,村“两委”经过讨论后,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对事情进行民主协商,最终定出解决方案。“我们村的社区协商议事会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桃洪村党总支书记陈辉颇为自豪地介绍,早在百年前,张謇在海复创办了地方管理机构——海复自治公所,这个自治公所的一项重要职能是“议事”,这是现代社区协商议事的雏形。“专家在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自治公所对于推动当时中国农村的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起到独特作用,被称为‘自治文明之花’。”
经过几年探索,桃红村社区协商议事会的作用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前段时间,桃洪村成立了农作物股份专业合作社,村里1~21组的村民都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结果剩下的几个组村民不干了,闹到了村委会,提出也要把地流转给合作社。经过民主协商,最后协商出了一个让所有村民都极为满意的解决方案,彻底解决了矛盾。
无论是“安东精英678”微信群、倪伯苍的民情日记,还是桃洪村的社区协商议事会,都是海复镇创新社会治理的举措。“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在百姓。我们镇让百姓成为社会管理者,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社会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海复镇党委书记茅永杰告诉记者,近年来,海复镇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作了很多尝试,例如常态化开展平安法治志愿活动、推进各村“三站两会一中心”建设、开展多批次乡风文明系列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打造现代版的“乡约”等,打造了搬场村反家暴社团志愿活动、格格乐、农民平安法治学校等社会治理品牌。下阶段,海复镇将进一步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巩固“共建共治共享”成果。
■采访手记
“三治”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农民增收难、农民土地权益被侵害、农村社会治安日益复杂等问题,给农村社会管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显得异常迫切与重要。
在乡村基层治理中,法治和德治成为主要手段。然而,社会治理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法律规范并不能解决小打小闹式的矛盾纠纷,只有让所有人都成为社会管理的一分子,才能创造有序、和谐。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二治”嬗变为“三治”,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法治”、“德治”的基础上,发挥乡村基层积极性,用道德、传统文化文明、公序良俗等手段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治理。自治固本,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海复镇党委、政府无疑摸准了社会治理的脉搏,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