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南通日报》以较大篇幅连续对各县(市、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曝光,反映的都是疫情防控中的风险和隐患,有的问题屡查屡犯。这些被曝光的问题,看似与疫情防控有关,其实暴露的更是当地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容易产生麻痹、厌战、松劲的心态。造成疫情防控措施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归结为缺少落实的监督检查和奖惩追究机制。推动疫情防控措施真正落实,需要能力。这首先要求防疫指挥人员善于沟通、协调。无论纵向还是横向的沟通与协调,都是疫情防控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其次,要实行疫情防控精细化管理。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所布置的工作,将疫情防控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再者,必须提高自身疫情防控落实能力,必须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需要敏锐、思考问题需要智慧、提出问题需要勇气,那么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去完成工作,就是各级党员干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能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疫情防控检视责任、考验担当,看的是各级干部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落实好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疫情防控决策和措施,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实施、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人监督,才能全面从紧从严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不动摇、守土担责不含糊、守土尽责不懈怠,切实把疫情防控这项头等大事、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在全省防疫大局、国家发展全局中体现启东作为、启东担当。要警惕“松口气”的思想,克服“差不多”的心态,沉住气、铆足劲,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查漏洞、补短板,从严开展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全面消除风险隐患。宁可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疫情形势想得严重一些,把工作想得细致一些,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继续毫不松懈地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方可守护百姓的健康安宁。
(张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