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传统的建筑工地,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噪音扰民、扬尘扬沙、钢筋林立……然而,近日在走访城区部分建筑工地后,改变了这一传统看法。传统印象中的“脏乱差”现象没有了,文明施工已成常态。
今年以来,我市切实加强工地文明建设,开展常态化巡查,规范裸土覆盖、喷淋设施、扬尘治理等工地现场管理,注重施工质量内在“气质”的同时,也注重工地的外在“颜值”。
工地围挡 变身文明“风景线”
5月25日上午,在城区各建筑工地跑了一圈,看到一处处建筑工地围档上,“共创文明城、同做文明人”、“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绿色文明”、“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等文明宣传标语让人耳目一新,这些绿色草皮围挡不仅吸尘、降噪,有效减少了施工污染,还为城市增添了“颜值”,成为街头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以来,我市对建筑工地围挡进行升级改造,更新砖砌围挡,公益广告的内容。用彩钢围挡封闭的施工现场,要求一律覆盖仿真绿皮,并按规定要求布置公益广告。新建项目一律采用钢结构覆盖绿色草皮。“感觉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增添了文化品位,还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提到如今的建筑围挡,家住御龙花园的张女士不住地称赞。
建筑工地围挡升级仅是文明工地建设的一个方面。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对城区在建工地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要求进行监督,对部分外出车辆未使用冲洗平台、垃圾未及时清理,裸土未覆盖等问题及时开出整改单,施工项目如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立即对其进行停工并移交城管处罚。截至目前,安监站共开具创文整改通知书20份,开具停工整改通知书2份,约谈3家施工单位,2家施工单位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罚。
严格管理 文明施工“无死角”
5月25日上午,南通二建商办楼项目现场,雾炮机在门口进行除尘,一辆搅拌车驶出施工现场经过冲洗系统时,设备感应到有车辆经过,便开始自行喷水给车辆“洗澡”,还有1名工作人员对车辆的冲洗死角进行人工冲洗。大门口的扬尘噪声监测系统滚动播放施工现场的PM2.5、空气湿度、噪音程度以及天气情况等数值。
“整个项目贯彻绿色生态智能的建筑理念,打造城市标志性建筑。”二建商办楼项目部负责人任丽华介绍,为建设文明工地,项目部专门配备了两名创文巡查员,建筑材料实施有序堆放、分类归置,边坡硬化、减少裸土。4辆雾炮巡逻车常态化降尘、1辆洒水车每天2次洒水。采用全钢式爬架进行文明施工,基础施工100%硬化,主体施工阶段对基础回填土进行绿化,塔吊喷淋系统即将安装完毕。
我市加强对文明工地的管理,重点对扬尘围挡设置、车辆冲洗、裸土覆盖等加强管理,发现问题现场督促整改。今年以来,共收到63个扬尘污染等问题,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通过现场开出整改单、电话联系项目经理、在微信平台予以严厉通报等方式将问题及时处理闭合。此外及时联系相关项目负责人,责令施工单位将问题及时处理闭合,对整改不力的项目进行约谈。
巡查整改 文明管理“全覆盖”
“工地外围电瓶车存在乱停放情况。”日前,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巡查人员将巡查结果反馈给文澜府工程项目部,督促整改落实。接到反馈意见后,项目部立即安排整改。经过与有关部门协调,在工地外围划设停车位,所有车辆已全部有序停放,问题得以解决。
“目前,仍然存在部分责任主体对文明施工的意识还不强、部分工地规范管理与现场条件的矛盾尚待破解等问题。”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站长朱飞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城区项目的监管,将扬尘治理纳入日常安全监管过程,对日常巡查中、12345热线群众举报、数字城管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出整改单,并限期回复。对违反大气污染法律法规的项目,开出违法行为告知单,并将告知单及时移交处理。
如火如荼的建筑工地,展现的是一座城市飞速发展。建筑工地的管理是彰显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窥一斑而知全豹”,广大市民真切地感受到,文明新风已吹拂这个滨江城市的每个角落。
钱爱仁 丁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