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群众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接民心,凝聚民意。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扩大普惠性民生
日前,聚南护理院组织全体医务人员为在院的40多位老人进行了免费体检,内容包括测量血压、心电图、B超等项目。通过体检,护理院更加有效地掌握了入院老人的身体状况,以便为每一位老人“量身定制”相应的个性化护理和保健方案。聚南护理院是一所集医疗、养老、护理、康复为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型”公立养老机构,2015年3月开办以来,已先后收住了150多位老人。
“十三五”以来,我市统筹抓好各项民生事业,累计民生支出195.4亿元。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累计有21人获评“中国好人”,道德典型数量位居全省各县(市)前列。广泛开展“共乐东疆”群众文体活动,建成“正能量加油站”2018个。今年上半年,扎实推进十项重点民生实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2294元、11921元,增长8.5%、9.1%,百姓口袋更加殷实。顺应人民群众的强烈诉求,出台了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实施方案。
市民政局局长陈玲表示,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要全面落实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和区域一体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新格局。民政局将积极推广公建民营、“互联网+”等养老新模式,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确保到2020年每千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40张,其中社会力量建设养老床位数占比达到75%以上,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实现每个区镇、街道设置1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建制村、社区设置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补齐社会治理短板筑牢基础性民生
日前,我市“全要素网格通”专用手机配发仪式暨操作技能培训会举行。此次发放的“全要素网格通”专用手机将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智能化应用平台和市12345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对接,建立信息共享应用、事件分流处置、数据关联融合机制,逐步做到一个平台联动、一个中心共享。着力打造管理网格化、功能模块化、信息网络化、运行一体化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让群众“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近年来,我市全面创新社会治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获评省法治建设先进县(市)。
市委政法委政治处主任金海荣表示,市委政法委在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时提出,要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以保障政治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抓好信访稳定,以推进扫黑除恶为抓手,努力实现社会发展高稳定;要强化系统思维、创新驱动,创新完善“综治领导责任、网格化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基层社会协同共治”五大体系,努力实现社会治理高质量;要强化公平正义、服务保障,深入推进依法执政、全面强化依法行政、不断加强司法公正、持续开展法治教育、继续夯实法治基础,努力实现法治建设高水平;要强化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积极推进基础建设一体化、实战应用智能化、服务管理网络化,努力实现智慧政法高效能;要强化政治建警、全面从严,聚焦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纪律作风三大建设,努力实现政法队伍高素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新时代启东政法工作的新跨越。
补齐保障体系短板织密兜底性民生
记者从市劳动就业管理处了解到,下月起市就业管理处为全市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医疗保险提供代扣代缴服务,实现不见面缴纳社会保险费,3万多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将不再窗口排队了。
这是我市补齐社会保障体系短板,织密兜底性民生的措施之一。今年以来,我市强化措施、优化服务,人才工作稳步推进。依托四大市场招引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技术(能)人才需求情况,坚持发挥本地市场、高校市场、劳务市场及网络市场的“主阵地”作用,高频率、多批次举办各类招才引智活动。夯实我市劳务输入基地传统优势,利用全新升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扩大就业优势。实施国家级农民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工程,创新创业高技能人才引进工程等;强化服务、扎实工作,切实提高城乡就业水平;精心部署、规范管理,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继续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扩大重点群体就业空间,到2020年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同时,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到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