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为什么越来越重要?或许就要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来说起,在之前,人们只需要为了温饱担心的时候,其实,人们也是有心理的困惑。
但是,只是当时的状况不允许,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意识到其实有些问题是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的,这或许就是心理咨询师为什么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
生活中,有两样东西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关注的,一是教育,一是心理健康。
本来,教育做好了,就不需要心理咨询了。但在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那就说明,教育变得越来越不好了。在教育产生问题的地方,心理疏导就开始工作。
教育在哪里产生了问题呢?教育成了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而不管心理成长和人格,就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教育也不是不管,而是管错了、管出了问题,给心理和人格造成了扭曲、形成了障碍。
这教育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因为太要让人变好,反而出了问题。
一般前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好人,太好的人。但他们这么好,何以如此痛苦?原来,他们的问题,恰恰就在于太好了。
也许心理疏导做的往往就是,时不时在他们那太过洁白的生命上抹一些泥巴,让他们从天使变成人类。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不是天堂。
很多人以为,只要他们足够好,就不会活得这么苦。他们所说的“好”,其实是完美。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如果变得完美了,一切问题都没有了。
但很有意思的是,在《浮士德》里,当一个人说“这一切都太完美了”,他的死期也就到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定义“人”,这个词就是“不完美”。因此,西方有一句话说:犯错是人的本性。
我们要关心的是,他们是如何变得这么好的,以及为什么他们还觉得不够好?这时,我们从心理咨询转向了教育的角度,看看我们的教育对孩子成长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许多困惑不已的父母前来咨询时,他们无法理解,他们的孩子这么好,听话、乖巧、懂事、成绩好?怎么会出现心理障碍?而且这些父母以为,心理咨询不过是说更好的道理。恰恰相反,心理咨询是把人从许多“道理”中解救出来。
有一个大学生求助,他在医院被诊断为患有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吞咽口水恐惧。他长期痛苦不堪,最终从大学退学。在他的“症状”背后,我看到一个好孩子的成长经历:在所有人眼里,他几乎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好孩子,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的骄傲。
他成为这么“好”的孩子,当然是父母的“功劳”:
一、他成绩好。
从小学开始,每到假期父母就把他关在家里做作业。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他写错一个字,父母就罚他重写50遍。如果他考了100分父母有奖赏,如果成绩下降就受惩罚。
父母的训练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孩子回忆说:
“考试我必须得第一名,如果是第二名,我就感到内疚,有一次我为跟第一名相差0.5分就嚎啕大哭。”
二、他道德品质好。
父母自幼要求他“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外面走路,手不能扶栏杆;吃饭嘴里不能有声音;在家听家长话,在校听老师话,在外听长辈话,因为“大人的话都是对的,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显著的:“不管我心里同意不同意,嘴里都说爸妈说的对,老师说的对。”
强迫障碍源于被强迫的经验。试想,这个出现口水吞咽恐惧的大学生为了做“好孩子”曾经“吞咽”了多少自己不情愿的东西?这些吞咽下去的东西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以某种象征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这个表现方式就是心理症状。
因此,两种相反的经验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很深:因为“好”,他们得到周围人的赞赏,这赞赏给他们带来一种置身于天堂般的感觉;如果难免有“不好”,他们又会受到父母的责罚,这责罚又让他们感到像被投进地狱一般难受。
这些幼年经验,会在他们内心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如果我做得最好,就会得到所有人的赞赏;如果我出了差错,就会招致所有人的指责。他们生活在焦虑里,只要好,害怕真。
有大量这样的案例:
父母把自己的人生缺憾转移成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如果孩子犯一点错误,他们就会指责,说极端的话,包括说孩子道德品质不好,没有良心等等。
结果是,他们的孩子只要好,不敢真,就成了从天堂来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会为一个小错或一点不足而苛责自己。他们内心里有极深的不安全感,非常害怕生活中有各样的不确定因素,到处寻找确切的答案或绝对的标准,以求获得绝对的安全保障。